7月25日一大早,宿州砀山县砀城镇徐井村曹官庄组村民苏向阳家门口,一辆辆满载黄桃的电动三轮车排起了长队。果农们运来刚摘的新鲜黄桃,准备销售给水果加工企业。
“宿州科技食品公司在我村设置了收购点,我是公司的专职收购员。从6月26日开始收购黄桃,现在已经收购一个月了。每天装满一卡车,有800多箱,大约3万斤,三个小时我就能收满一车,运到宿州科技食品公司。”苏向阳一边忙着收桃、称重,一边乐呵呵地说。
挑选、验级、装箱、称重、装车、领钱,一气呵成,不到20分钟,曹官庄村果农曹桂玉就卖完了一车桃子。他高兴地说,“今天我卖的是5号黄桃,有500多斤,每斤1块4毛5,领到了700多块钱。”据曹桂玉介绍,今年他家种了3亩多桃树,有83、5号和19等品种,现在83和5号黄桃快卖完了;再过几天,19黄桃就要成熟上市了。
“村里有了黄桃收购点,我们卖桃更方便了。从地里摘了桃子,在家门口就能销售出去,一点都不愁销路。”曹官庄村50多岁的果农马存洁说,他家今年种了5亩多桃子,今年能收入5万多元。黄桃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刚过9点,苏向阳就收满了一卡车黄桃,运到位于砀山县经济开发区的宿州科技食品公司。10公里的距离,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在宿州科技公司加工车间外的大棚里,机声隆隆,工人们忙得热火朝天,他们对桃子再次挑选、分级、清洗后,一个个干净、成熟的桃子就进入了加工车间。
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个个黄桃在流水线上自动流转,经过去核、脱皮、蒸熟、分瓣、修整、装罐等10多个工序,就变成了一瓶瓶晶莹剔透的黄桃罐头。
眼下正是黄桃采摘销售的大好时机,更是黄桃加工的黄金季节,砀山县各水果加工企业纷纷开足马力,全力投入水果加工生产,以满足国内外订单需求。
“我们公司在6月下旬就开始加工黄桃,随着砀山黄桃大量成熟上市,罐头生产进入了旺季。”宿州科技公司生产副厂长潘锐说。该公司开足马力生产,每天用工2000多人,工人“三班倒”轮流上班,机器24小时转动不停,日生产黄桃罐头400吨。
“目前公司有8条先进的果蔬罐头生产线,年生产各类果蔬罐头7万多吨,年均用工2000多人;公司销售网络遍及国内26个省市区,还出口到日本、美国及欧盟多国,已成为中国罐头十强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宿州科技食品公司副总经理张妙德说,“宿州科技公司是砀山县招商引资企业,在水果原料产地办厂,不但节省成本,还带动了农民种植水果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
据悉,砀山县是“世界梨都”“中国酥梨之乡”,拥有近百万亩果树,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片生态果园,年产砀山酥梨、早熟梨、黄桃、油桃等各类水果约15亿公斤;有现规模以上水果加工企业 75 家,年加工能力120万吨,主要产品有黄桃罐头、梨罐头、混合水果罐头、梨膏、棒棒糖等,年加工产值达到 120 亿元。
目前,砀山县已经形成以酥梨、桃为主导产业,集水果研发、种植、深加工、销售、配送、物流、休闲旅游、现代生产性服务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安徽省果蔬食品特色产业集群,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的绿色原料供应基地。
“我县初步建立了从生产到储藏、从罐头加工到浓缩果汁、梨膏、果渣综合利用等一整套水果生产加工产业体系,逐渐向果胶、养生产品、中医药、美容化妆品中间体延伸,基本形成了种、加、产、供、销‘一条龙’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砀山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朱本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