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企业、入车间、面对面,“一线为企”已是常态;对接洽谈、登门送策、春风送岗,纷至沓来……为企服务,不光要打造企业投资落地的“强磁场”,还要提升企业安心发展的“软环境”。如今,从项目引进来到产品走出去,从项目建设快不快延伸至企业发展好不好,合肥都会提供全链条支持、全流程服务,真心实意为企业纾难解困。
“全赛道”为企服务
作为中国工业车辆的行业龙头,合力叉车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专业化的销售服务机构,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希望能和合肥本地的企业加强合作,让合力的产品服务更多本地企业。”在去年末合肥市召开的一场重要会议上,合力叉车提出了“新年心愿”。
为此,市经信局先后组织了2场“点对点”对接会,帮助合力叉车精准对接30余户目标客户。其中,合力与14家客户关系进一步巩固。“对接会帮助合力打开了产品销路,这样的帮助方式我们很满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宏坤表示。
2月9日上午,雨后的空气分外寒凉,但在合肥经开区保隆科技合肥园区的会议室里却一片火热,一场供需对接会正在进行。2021年12月底正式开园的保隆科技是生产新能源汽车配套产品的企业,当初选择落户合肥,看中的是这里高度集聚的汽车产业。“本来我们预计是在2023年到2024年才开始动工新建二期,实际上开园不到半年,我们就迅速启动了二期的建设,除了订单很多,业务增长很快外,政府真心办实事的工作作风,坚定了我们继续在合肥加大投资的信心。”公司总经理王贤勇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去年9月,市经信局成立市场拓展指导处。“我们就是为了持续擦亮工业企业‘娘家’服务招牌,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着力提升本地工业产品产销率、本地配套率、市场占有率。”该处负责人徐自舟说。
在徐自舟的办公桌上,一本工作笔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本子里记录的都是相关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企业上下游之间往往信息不对称,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让好产品找到好市场、好应用找到好产品。”徐自舟说。
“优生态”助企发展
工作笔记只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我市还打出政策“组合拳”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合肥经济向稳向好发展。
打开市经信局官微,每期一条合肥“三首”产品相关信息格外引人注目。“自去年11月起,开辟‘三首之窗’专栏,一期一产品对‘名品’予以重点推介。”徐自舟介绍,该局还搭建工业企业产销对接平台,探索利用“互联网 产销”的推销方式,健全产销信息收集发布、供需对接机制,打破本土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信息壁垒。
全力拼经济,合肥诚意满满。2月4日,我市发布“提信心拼经济”若干政策措施,其中,为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政策明确,支持2022年度营收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扩大生产配套企业订单,对年度执行市内非关联企业订单增量超过3000万元的,给予增量部分2%的补助,单户企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政策的出台将有利于增强我们产业链的延伸能力,也能助力我们在专业领域做大做强做优。”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与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国说。
从过去的“企业跑”到现在的“部门跑”,从过去的“等等看”到现在的“马上办”,合肥想企业所想,对于企业的需求不仅马上就办,而且办就办好。“2023年,我们将围绕本地企业争订单拓市场,重点做好‘建立一个智慧产销平台、发布十个产品目录、举办百场拓市场活动’三项工作,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市场拓展体系,助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徐自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