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网官网i9
九游会网官网i9>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巴城镇武神潭村:绘文明底色,建和美乡村-九游会网官网i9

  近年来,昆山市巴城镇武神潭村党总支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建“红”引领、激活“蓝”网格、保持“绿”生态、挖掘“金”产业、丰富“多彩”生活等举措,绘就和美乡村。武神潭村先后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中国传统村落,江苏省文明村、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省健康村,苏州市先锋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党建“红”引领,汇聚文明建设“大合力”

  武神潭村党总支不断强化“实心服务”党建品牌建设,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指引、行动支部谋划担当、支部共建互学互鉴、书记项目凝心聚力,不断强化党建在文明创建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发动党员带头参与村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创业致富帮扶等行动,由点及面,从而带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双进步筑牢坚实的组织基础。

  激活“蓝”网格,营造和谐治理“大氛围”

  坚持党群共治的理念,把文明创建工作与网格化治理相结合,使人在“网”中走,村干部与网格长、网格员一起身披“蓝”马甲深入群众,走村入户,讲政策、话文明、做宣传、听意见,积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让事在“格”中办,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身边的民生问题第一时间收集起来,可以解决的第一时间妥善处理,需要协调的第一时间上报跟踪,形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闭环。

  保持“绿”生态勾勒美丽宜居“大画卷”

  始终秉持“水韵清爽、留住乡愁”的理念,推动村庄建设,提升人居环境。着力改善民生设施。加快推进农房翻建,完善村庄道路系统,硬化主要道路7条、合理布局停车场14处;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12座,设置垃圾分类亭11座、垃圾分类桶856个,新建、改建公厕15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公厕等设施实现村庄全覆盖。全力营造乡愁意境。持续挖掘“水乡湖荡文化、武城遗址文化、蟹文化”三大本土文化内核,在保护原有自然、人文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富有武神潭特色的文化品牌,凸显“粉墙黛瓦、清清爽爽”的江南水乡风貌,让村庄既有颜值,更有气质,唤起人们心中的乡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升级“金”产业搭建乡村共富“大平台”

  多年来武神潭村“致富先锋”行动支部围绕大闸蟹巧做共富文章。一是注重本土培育。落实“三个一百”致富工程,强化农技教育推广,邀请专家现场教学,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目前,共培育各级乡土人才2个,职业农民52个,以“老带新、熟带生、精带粗”的模式,做强做优蟹产业。二是鼓励抱团发展。以农地合作社为依托,促进养殖经营户抱团发展,搭建百姓共同致富的平台。引进现代渔业产业园,标准化改造养殖池塘,配备三级生态循环水处理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等智能设备,形成了“合作社 园区 农户”的渔业运行模式,以科技助推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目前,从事大闸蟹产业农户达455户,占总农户数的95%。三是促进农旅融合。为拓宽村民致富渠道,武神潭村合理规划,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引入共享农庄模式,打造江南水乡农旅场景,鼓励和引导村民开办特色民宿、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吃有机蔬菜,喝农家鸡汤,品各类湖鲜,赏乡村风景,住农家小院”等多样的旅游休闲活动,获评苏州市共享农庄示范村。

  丰富“多彩”生活打造乡风文明“大学堂”

  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提升乡风民风和优化社会风气上。一是突出阵地作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民俗节庆、民歌戏曲、环境整治、慰老扶困等文体服务,把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传承下去。二是发挥乡贤力量。整合人大代表、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退休老党员、“武城贤师”等本土乡贤志愿者,针对村庄建设等领域内产生的矛盾开展调处,把矛盾解决在村内,把和谐带到邻里。三是培育文明新风。推行家庭积分制管理、村规民约评议和“文明家庭”评比,使诚实守信、乡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下一步,武神潭村党总支按照党的二十大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拓宽发展思路、提升宜居环境、促进文明善治,为巴城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镇域样板贡献力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九游会网官网i9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25-84707368。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