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面、多维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昆山市巴城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团队,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未成年人权益,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意识。
多元化未保服务队伍,让关爱添加“红色”。巴城镇不断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成立巴城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对遭遇突发未成年人事件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应急响应处置机制,成立38个未保服务行动支部、志愿者队伍,及时将最新政策传达到各分站点,加强基层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
多形式未保宣传,让环境氛围添加“红色”。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儿童关爱之家集儿童游乐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阅览室、舞蹈室、手工活动室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空间,开展系列未保宣传活动。反家庭暴力普法讲座。在巴城儿童关爱之家开展反家庭暴力普法宣传讲座,邀请专业律师,向未成年人和家长宣传普及家庭暴力的概念以及受到家庭暴力侵害时的求助方式,希望大家在遭受家暴时拨打全国统一司法热线——12348,并及时向法律援助中心求助。心理团辅-亲子游戏。为推动辖区未成年人保护的多元参与,巴城镇开展“青少年厌学问题家长支持团体”未保志愿服务项目第一期活动,以“心理团辅-亲子游戏”为主题,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的巩固和深化,增强未成年人的团队意识和抗压能力。
家校社联动,让守护添加“红色”。巴城镇第三次家校社护未联盟会议在巴城镇社会治理和社会事业局召开,巴城镇民政、教育、妇联、团委,部分学校护未专员、联络员、村社区儿童主任、未保工作站社工等参与此次会议。会议通过未保联盟对有家庭问题的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加强学校、政府及社会多方主体的深入沟通和信息共享,为后续未成年人服务及家校社护未工作进行指导。
专业化社工,让服务添加“红色”。巴城镇引入5a级专业社工机构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巴城镇79名困境儿童建立一户一档,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入户探访33次,电话访谈96次,为6名儿童开展重点个案服务,开展儿童抗逆力提升小组6次,组织社区活动18场,从专业社工角度加强对困儿家庭和社会网络的支持,从儿童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帮助未成年人顺利回归校园、融入社会、健康成长。为辅助解决校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巴城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社工进校服务的方式,协助学生与“家庭-学校-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