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9月开票销售30.2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一数字远远超过2020年全年的数据,与2021年全年仅差1亿元。全年订单已经排满,公司正在加班加点生产,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10月24日,记者走进川奇光电公司,听到一个接一个的好消息。
川奇光电是扬州经开区光电产业“老牌”企业,也是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多年来通过科技研发,拓宽产品在终端市场的应用领域,其电子纸产品从过去超过60%应用在电子书阅读器上,向货架电子标签、铁路车厢广告领域延伸,目前这些领域的产品应用已占到公司销售的50%。“为扩充产能,公司今年以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投入累计已达5000多万元。”川奇光电办公室主任申小敏告诉记者,“公司今年力争实现开票销售50亿元。”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未来企业间竞速的“主赛道”
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这是企业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如何抓住市场机遇,赢得发展先机,扬州经开区企业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未来企业间竞速的‘主赛道’,是企业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经开区工信局局长潘明介绍。“数智”赋能企业提质扩量增效,助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脱颖而出。
“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海底光电复合缆、海底光缆、海洋脐带缆、动态缆等一批国际领先的核心制造技术,海缆产品性能指标达到行业一流、世界一流水平。”中航宝胜海缆公司总经理赵文明向记者介绍。时下全球疫情多发,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影响。作为制造型企业,在特殊时期如何赢在起跑线上?赵文明表示,练好内功是根本。公司除了加大研发力度,还加快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
公司聘请服务商综合诊断,开启“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创建,因企制宜,实施“5g 新能源海缆智能示范工厂”建设方案。公司以工业大数据平台为核心,通过多层智慧控制系统,对工厂的生产制造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调度,着力进行“生产自动化”和“数智化工厂智控平台”建设,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开启公司“以智提质”的智造新时代。今年初,中航宝胜海缆公司获评“2022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022年度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类),为打造全球单体最大的海缆研发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锚定实体经济主攻方向 “数智”赋能经开区产业升级
机械手臂灵活舞动,各类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碌作业;工业企业“触网登云”,生产效率水平加“数”提升……走进经开区,一个个企业把锚定做实做强做优作为主攻方向,聚焦聚力“工业互联”,为推动经开区提前实现工业经济“千亿”目标注入强劲“数智力量”。
今年以来,全区企业加快了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力度,其中乾照光电等5家企业获批“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亚普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成为苏中、苏北唯一一家。晶澳太阳能和宝胜海缆获批“省智能工厂”,中集通华获批“省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全市第二家获批企业。中航宝胜海缆获批“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全区获批数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今年初,扬州经开区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全区在2022年完成“数字画像”诊断服务企业50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40项、完成“上云用数”项目40个、创建“数字标杆”项目25个,规上重点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覆盖 50%以上。到2023年,规上重点工业企业将实现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覆盖,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2%,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92%,全区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量达4家以上,省级以上智能车间达30家。
“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项目62项。其中,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5项,市级年度目标完成率150%。新签约‘上云用数’项目35项。累计签约‘数字画像’诊断项目81项。累计完成‘数字标杆’创建10项。已申报省智能车间9项;新签约两化融合贯标项目20项,均已开始实施。” 扬州经开区工信局经济运行处处长李响介绍说。(记者 吴忠祥 实习生 张子璇)